四是公司贷款发展乡镇企业、农田水利建设等债务16913万元,其中本金8628万元,利息8285万元。
个人收入的不断增长,不但不会成为减少国家、企业收入的威胁,反而成为国家、企业集体收入增长的原因。从企业分配方式改革入手,重塑微观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内有效消费需求的拉动,没有消费需求,生产就没有目的和动力,社会再生产运动便会受阻。例如,技术进步机制的作用下,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工人提高了自身技术素质,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必然会大大提高,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收入必然大幅增加,企业的净收入也必然大增。宏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微观经济基础。※该文内容李炳炎曾于2011年5月28日在美国麻省大学举办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6届论坛上作过大会演讲。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和关键因素必然是内需。
[4]朱周良.BIS警示通胀风险,新兴经济体或掀加息潮[N]上海证券报,2011-01-12. [5]该处引用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两会总理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经济体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唯有德国的失业率出现下降,几年中从8. 5%降至7%。
虽然美债风险并不足以导致一场根本性的债务危机,但对其产生的根源,则开始有更多反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说。政府开支少至削减2.2万亿美元,多至削减2.5万亿美元。德国经济目前遭遇阻力,但总体呈向好趋势。
很快,新的大规模金融救市方案被通过,总额增至8500亿美元,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政府最大规模的市场干预行动开启。尽管8月16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德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仅比第一季度增长0.1%,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月的修正值5.3下滑至5.2。
我们的国家有何特别之处?连德国总理默克尔本人也不禁要问。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拯救并没有完全避免经济发展和增长中出现的问题,相反有限制的市场经济偏离了市场经济的逻辑和运行轨迹,它消磨和扼杀了市场经济制度所激发的人类经济行为的那种激情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东亚模式来说,进一步的成功就与政府作用在竞争性领域的适时退出有关。相比之下,德国在分配财政资金时,只将较小的一部分用于公共投资,并且尽量使救援政策的实施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
与市场主体的决策机制相比,政府决策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美国的160余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认为救市计划缺乏公平性,为了使短期的崩溃中止,而弱化创新性个人资本市场是非常短视的。虽然政府承诺未来减赤,但是美国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4.34万亿美元,已接近其国内生产总值。同时也使政府对市场干预力度的加大,进而扭曲了市场自身的恢复功能。
德国模式的优越性曾经创造了高效率的自由市场模式如今却不得不依靠政府的积极介入挽救于危难,而过去被美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认为税收太高、政府管制太严、劳动力市场太不灵活的德国模式却在危机中得以屹立不倒。曾经的天堂正在堕向人间,西方也有无法豁免的生老病死。
不过,这些都没有能够减缓政府向市场出手的速度。奥巴马上台之后,则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姿态,第一期为刺激经济的7870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面前,西方国家尚且需要强化政府功能,这对新兴国家是否构成一种误导,从而更加倾向于扩大政府控制的范围呢?挽救经济的出发点是不是该取代市场这一普世通则?在市场面前,政府该在何种恰当的时间和边界止步?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势作用,就没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速成长。此外就是北欧的福利国家模式。政府支出所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大,在救市当中,美国的大政府主义倾向已日渐明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日前表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纷纷出手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经济危局面前,政府的边界在哪里?自由市场过时了?市场经济发展至今,西方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大体类型化,美英模式被视为自由市场的代表,反对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形成于二战之后的德国模式实行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与有力的国家干预相结合,既要发挥个人自由、创造性和竞争性,同时又特别用高税收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调整市场竞争带来的对公平的扭曲。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钟祥财即认为,如果决策者的思想方法不调整,置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于不顾,企图通过政府干预驾驭经济运行,缺乏约束,风险积聚的态势将难以根本扭转。在救助德国受困银行和企业的过程中,默克尔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留下国有化的印象。
默克尔曾表示,财政刺激很重要,但它们无法取代必要的监管。 政府的边界在世界经济普遍出现衰退之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再次被讨论。
默克尔表示,在救助过程结束后,我们要尽快回归原有的社会市场经济轨道。他说,这对中国是一个借鉴。
但是总体来说,德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的时候,严格规定自身的投入规模、行为边界和时间长度,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日本模式为政府主导型。然而东亚模式实行的终归是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始终是在与市场机制的互动中起作用这种可能性让除德国外所有欧元区国家的政府债券收益率都大幅上升。
从美国经验来看,美国政府救市遗留下来难以解决的赤字问题,且目前就业与房地产市场依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无论如何,美国至今已经连续9个季度保持增长,就是因为采取了保增长高于控通胀的政策。这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欧元区解体并非没有可能。
进入专题: 欧洲债务危机 。从内部来看,单独一个欧元区国家,谁都没有能力为陷入危机的成员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此外,在希腊表示要通过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援助方案时,欧元区两大经济体德法领导人尖锐指出,接受救助方案是希腊留在欧盟的前提条件。欧洲在过去一个多月内积极应对危机,达成了希腊救助方案、敲定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杠杆化方案细节,但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形势反而急转直下。
即便如此,欧洲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药方。从外部来看,当前欧债危机局势很不明朗,欧元区是否会解体也未可知。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表示,当初成立欧元区时,原本期望欧洲南部国家会向德国学习,改变以往行为习惯,加强财政自律,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强调财政紧缩的限制性条款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但从效果来看有悖初衷,其结果是更缓慢的经济增长甚至衰退、更庞大的债务规模、更脆弱的市场信心,这也是希腊经济在过去18个月内毫无起色的重要原因。
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后,资产负债表规模增加200%,达到2.8万亿美元。10月底时,危机还控制在希腊等欧元区边缘国家,而目前已迅速扩散至意大利、西班牙,最近甚至波及法国,对全球金融系统乃至全球经济形成威胁。
反观欧洲,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与欧洲央行坚守控通胀高于保增长的原则有关。美国政府就明确表示,欧洲的问题应由欧洲自己解决。
因此在过去一个月内,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国债投资人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以对冲风险,对欧元区造成系统性风险。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一是具有苛刻的限制性条件,二是资金规模有限。